昨天某机构流出猛料,快的打车的法定代表人已由程维变更为王庆山,同时他也不再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。
对于程维卸任快的打车法人及总经理的消息,滴滴官方回应这属于正常的岗位调整。但是,一家大公司变更自己的法人代表,这样重要、重大的决定,显然很不简单。一般的情况下,需要股东投票决议并获得多数人的通过,才能完成法人代表的变更。
而公司法人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要完成变更,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变更?
从以上答案可以知道,除了“法人辞职,或者岗位调动”一条可以勉强看做是“正常调整”之外,其余几个可能性一点都不“正常”。
其实,程维卸任快的打车法人代表的决定,在20号就已经生效。那个时候,很挨近滴滴坐实裁员15%、裁减2000人的时刻。如果说滴滴涉及2000人的裁员风波,无异于公司的一次“大地震”,而程维卸任快的打车,似乎可以看做是这个“地震”的一次并不小的“余震”。
有人认为,滴滴裁员15%、裁减2000人,是一个很正常的决定,或者属于一次及时的自我调整、自我纠错。但是,如此大规模的裁员,怎么看都是一件社会大事件。虽然从媒体来看,滴滴对被辞退的员工都给予了很优厚的补偿,似乎他们一个个都很满意的离开了公司岗位,挺悲惨的场面竟无端增添了几分喜意!但是,裁员的背后,则很直接证明自身扩张决策的失败,同时高额补偿辞退员工,同样是一笔不小的开销,这对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他们来说,无疑会继续加重负担。
滴滴面临裁员风波,作为公司最高领导人的程维,自然不能免责。某种程度上,程维卸任快的打车法人代表,似乎都可以看成是一次变相“被裁”。
至于说程维为何卸任的是快的打车的法定代表人,而不是其他关联公司,似乎又多少流露出一点“派系斗争”的意味。虽然滴滴与快的两家公司实现战略合并,理论上已经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友。但是,两家公司在合并后业务继续平行发展,保留各自相当的独立性。就算是一对亲生兄弟都会有矛盾与不和,相信合并之后两家公司在“你”与“我”之间仍然存在比较清晰“界限”;在公司整体业务表现不佳的情况下,彼此潜在的对立或会有所加剧,一点都不奇怪。如果作为最高掌门人的程维,真的“hold不住”全局了的的话,那只能暂时让位或降权。
在巨亏、裁员、缩减福利,乃至于这一次程维的“被调整”之后,正处于多事之秋的滴滴,或许仍将面临新一波巨变!
国内的紧凑级SUV市场竞争一直以来竞争得比较激烈,这一点想必大家都很清楚。而且现在就连10万元入门级的这一细分领域市场车型...
国产四缸发动机盘点,一切才刚刚开始,明年将是系列车型的爆发期我是骑士分享。近段时间的国产四缸发动机有一种扎堆亮相,百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