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如今,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,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包括各方面的往来都在日益加强,全球的经济早已是联成一体。当今世界,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。但在这貌似平静的世界里,时常也激起汹涌波涛。近几年多以来因日本当局购买钓鱼岛,把钓鱼岛国有化事件,以及其他一系列事件,激起了国人的强烈反弹,抵制日货风潮高起。
爱国游行
曾经1949年以前,日本侵华,我们总能从书本上、影片中看到书多人游行反抗,高喊着“抵制日货”的口号;而如今,随着钓鱼岛事件和防空识别区划分等一系列事件的演变,中日关系也在不断地演变,“抵制日货”这个口号又被一些人提出来。不过在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,与日本有关的商品早已渗透进了每个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“五四运动”焚烧日本产品
其实,抵制日货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,五四运动。当时日本已经开始通过武装和经济手段全面压制中国了,当时不少的有识之士,走上街头掀起了多次大规模的抗日游行,高喊着“抵制日货”的口号。在20世纪初,不少的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已经开始觉醒,但真正成熟应该是抗日战争之后,由于战争导致的家破人亡使得人们的意识开始觉醒成熟。那个年代抵制日货,对于唤醒民族意识,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过很大的作用。
可是,现如今已是今非昔比,这种活动的意义却大不同了。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,大部分人已很难分清哪个是纯粹的国货,哪个是纯粹的日货,哪个是中日合资,许多产品并不是单纯的日产,而是多国籍产品,盲目的抵制日货,会让多方利益损害,包括中国。
打砸日系车
在抵制日货的风潮中,网上曾流传过这么一张图,一名男子身穿抵制日货的短袖,但脖子上挂的相机却是佳能的,拿着日本产的相机拍抵制日货游行现场的图片发到各大论坛和社交app上炫耀着自己的爱国情怀,这不是很滑稽吗?用抵制日货去爱国远没有想的那么“高尚”。抵制他们口中所谓的日货,可能使大量的中国工厂和工人蒙受损失,甚至比日本厂商的损失更大,因为这些产品有可能是由中国某个工厂代工的,这显然不是爱国的行径。更有甚者,在抵制游行中,打砸国人的汽车,这仅仅是因为车是日本车而已,当然拉面馆以及寿司餐厅也逃不过国人的魔抓。
店家被逼无奈
然而我们是否想过,这些车的制造原料大多产自中国,制造车间也在中国,甚至资本也来自中国,这难道不是在伤害自己的同胞?伤害自己的国家?
解放军交车仪式
我觉得抵制日货是个人喜好的问题,跟政治无关,消费者有选择的权利,买日系品牌不等于不爱国,不买也不一定就爱国。老百姓只要在中国消费,都要给国家纳税,同时也在提供就业机会,都是在支持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。
理智爱国
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是“爱国”,如何去“爱国”,我以为爱国就是尽自己的能力为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,多去关注弱势群体,关注国家的基本设施建设,关注法律条文的完善,关注人民的幸福感等等,少去动不动就高喊着“抵制日货”,在网上当键盘侠,多关注民生,少关注那些那个国家对中国又干嘛干嘛啦,这些所谓的“新闻”。
下一篇
最近思域的梗越炒越火,在各种媒体社交圈刷屏,关键是刷屏的人都在说“反话”,导致不明真相的群众看得云里雾里,就连不在车圈...
很多的车主反映说,汽车前挡玻璃贴膜以后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水波纹,造成视线模糊,有些人说是膜的问题,也有些人会觉得是玻璃...